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通讯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
个人邮箱:liuqian@just.edu.cn
邮政编码:212003
办公地点:
传真:
刘倩,2017年1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2017年7月-至今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教师。
主要从事海洋内波、海洋内波与海洋结构物相互作用及海洋中小尺度动力学研究。
主要从事内波、内波对海洋结构物作用、海洋中小尺度动力学研究以及海洋湍流和海洋混合方面的研究。
 
 
         主持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南海西北部内潮年际变化及演变机制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南海内潮演变特征及湍流混合机制研究
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孤立波极性演变及其对海洋结构物作用研究
主持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南海西北部近惯性震荡年际演变动力学机制研究
参与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2013-2017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海台风诱发的近惯性震荡的演化特征”,2014.1-2017.12
 
 
         
Source and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internal tides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Tropical Marine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Meeting, Guangzhou, 23-24, November, 2013.
 
 
         主持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南海西北部内潮年际变化及演变机制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南海内潮演变特征及湍流混合机制研究
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孤立波极性演变及其对海洋结构物作用研究
主持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南海西北部近惯性震荡年际演变动力学机制研究
参与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2013-2017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海台风诱发的近惯性震荡的演化特征”,2014.1-2017.12
 
 
         
Source and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internal tides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Tropical Marine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Meeting, Guangzhou, 23-24, November, 2013.
 
 
         主持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南海西北部内潮年际变化及演变机制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南海内潮演变特征及湍流混合机制研究
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孤立波极性演变及其对海洋结构物作用研究
主持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南海西北部近惯性震荡年际演变动力学机制研究
参与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2013-2017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海台风诱发的近惯性震荡的演化特征”,2014.1-2017.12
 
 
         
Source and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internal tides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Tropical Marine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Meeting, Guangzhou, 23-24, November, 2013.
 
 
         2011.09-2017.01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专业:物理海洋学,导师:尚晓东;
2014.09-2016.10在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 USA)进行联合培养、交流访问;
海岸工程学、海洋工程环境概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英语、海洋科学概论,物理海洋学等相关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