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见效,凝聚学生工作队伍育人合力,11月4日下午,学校在长山校区图书馆B104召开全校专职辅导员交流座谈会。各学院11位专职辅导员代表围绕“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等学生工作重点领域,结合案例分享实践经验与创新思考。党委书记杨建新,党委常委、副校长胡爱祥,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春燕出席会议,组织部、教工部、学工部、研工部、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会。会议由胡爱祥主持。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巫蓉分享了学院在构建学生社区育人新格局方面的创新举措,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推动育人资源下沉社区,实现思政力量“驻”进去、学生工作“活”起来。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志辉呼吁辅导员要加强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提升科研素养,以学术反哺育人,推动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珣结合自身企业就职经验,分享了自己对辅导员工作的思考与实践。粮食学院团委书记武兆文深情讲述了陪伴心理困扰、学业困难等特别关爱群体走出困境的实践与感悟,体现了辅导员作为“青春领路人”的坚守与温度。张家港校区辅导员张莉结合18年辅导员生涯回顾了个人与学校共同成长的历程,诠释了辅导员作为学生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角色内涵。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谢莉介绍了学校心理育人工作的体系构建与实施成效,强调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育人格局,守护学生心灵健康成长。此外,新入职的两位博士辅导员吴道顺、金润清先后发言,结合学术背景与育人初心,表示将以“科研思维赋能学生工作”,在“三全育人”格局中贡献智慧力量,彰显了青年学工人“扎根江科大、共育新人才”的决心。

在认真听取交流发言后,杨建新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成效及座谈会质量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辅导员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面对新时代学生工作的新挑战,全体辅导员要着力锻造“三种能力”,争做“三类标杆”:一是做工作的“有心人”。要善于从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规律、总结经验,探索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逻辑,用研究的视角和方法破解工作难题,将有效的实践沉淀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工作品牌。二是做学生的“知心人”。他指出,工科院校的学生工作或许不似综合院校那般细腻,但却保有自身的纯粹与果敢。辅导员必须深入一线,掌握学生的第一手情况,真正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需,成为学生愿意倾诉和信赖的伙伴。三是做情感的“贴心人”。要具备系统化思维,学会换位思考,要站在学生的立场,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业、经济、社交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用真情温暖学生,用行动守护成长。
杨建新强调,学生工作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全体学工人要永葆“三心”:对职业发展有信心,在学校“政策赋能+平台支撑”中实现个人成长;对育人事业有恒心,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打造工作亮点;对学生成长有真心,用“俯身倾听”的耐心与“向上托举”的担当,在“立德树人”征程中书写新时代学工人的使命答卷。
此次座谈会既是“经验交流会”,也是“工作部署会”,为学校下一阶段学生工作明确了方向。胡爱祥在总结时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完善辅导员“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支持队伍在“专业化发展、精细化育人”上持续发力,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贡献江科大力量。
会上,学工部部长朱金就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专题汇报。与会辅导员纷纷表示,将以会议精神为指引,把“三种人”要求与“三心”寄语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学生工作一线践行初心使命,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撰稿:李福来 初审:张静 二审:张驰 终审:毛晖 编辑:张静)



